【紀錄片】寄命|2020年猴硐礦工口述歷史影像紀錄

  • 2021-01-26
  • 黃仁興

紀錄片介紹:
曾經,猴硐是全臺產煤量最大的地方,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後盾。但你可知這些煤炭是由礦工的生命鮮血換來的嗎?
當年,這群刻苦耐勞的礦工,日復一日進入黑洞中,在黑暗、高溫、悶熱的環境下,開鑿一車又一車的煤炭。即便再仔細小心,偶而仍不幸遇到坍塌、礦車逸走、煤塵爆炸等災變。這次入坑採煤是否能活著出來?誰也不敢保證
以前女生也能入坑工作,但發生太多父母在災變中喪命,留下幼子無人撫養的悲傷。所以民國52年政府下令女礦工不得入坑,她們改成在坑外做雜工,如洗煤工、充電工、清潔場地等各式工作。
若礦工們不說,外人永遠不會明白,礦工的工作包含了多少汗水、淚水和苦水。透過15位礦工們的口述回憶,讓你我對礦工的工作情況,當年的生活情境,猴硐的繁華模樣多一點點想像。
他們說戴了口罩當下就會死,不戴口罩明天才會死。
他們說每天帶三五公斤的水壺進坑內,但有時會不小心喝到尿。
他們說每次出坑的人都全身黑,好像可以去當包青天。
他們說坑內吃飯時要留一口餵老鼠。
他們說出了事全部人一定拼老命也要把伙伴救出來。
他們說……。
這群礦工耆老們一生寄命於此,年輕時在此工作,看見了生離死別,付出了外人無法相像的體力與代價。當民國79年猴硐煤礦封坑後,他們被迫中年轉業去外面走一圈,但退休後仍心心念念想著要回來猴硐。一生辛苦,但兄弟們一起在黑暗中打拼,一起互相看顧彼此生命,那份刻苦銘心的記憶在午夜夢回仍會想起。如今因緣具足,老礦工們重新聚在一起,想將礦工記憶,在歷史裡留下一點痕跡。

00:00​ 寄命
00:39​ 本片開始
01:24​ 關於百年煤鄉,礦工生根立命的猴硐
02:35​ 日本時代猴硐採煤簡史
08:16​ 晝夜更迭,繁榮之聲猶在耳際,沉寂之聲如塵埃落定
09:39​ 繁華如同過眼的列車 近了 遠了,還留老礦工細數從前
13:03​ 身為礦工入坑是不得不的選擇,為了一家溫飽再大的險境都得去
14:37​ 那段不見天日的歲月,礦工們用血汗撐起國家的經濟命脈
21:23​ 雖是一身疲憊 但心情歡愉,點燃一根菸 再見生命的火光
23:15​ 那個年代女礦工撐起了國家經濟與礦業的半邊天
29:39​ 幸運的人生,是入得了坑也出得了坑,作得了苦也做得了樂
34:39​ 等何時才能掘得咱們的幸福,是交會時甜蜜的寄望
37:29​ 那些發生在生命中,刻畫在靈魂裡的記憶
44:20​ 礦坑內的生活,有些事不說你不會明白
46:21​ 瑞三鑛業封坑之後,礦工們如今在哪
50:15​ 取命
50:33​ 片尾(主題曲:寄命)

指導單位|文化部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主辦單位|新北市政府
承辦單位|新北市政府文化局
策劃單位|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
協力單位|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
受訪名單|(按筆畫排列)毛振飛、吳王貴美、吳東漢、吳朝宗、吳寶銀、周方糖、周朝南、林正福、林政雄、柯茂琳、胡素卿、高貴美、張明用、許進益、陳吳秀鳳、鄭清發

執行團隊:
監製|張嘉強
統籌|黃曦芬
導演|吳憲坤
企劃/撰稿/採訪|黃怡真、官容鳳、黃仁興、黃曦芬
執行製片|黃仁興
攝影|吳憲坤、黃仁興、洪顥融、黃曦芬
剪接|吳憲坤
空拍攝影|黃仁興、洪顥融
配樂
音效|趙家駒 楊騰佑
主視覺設計|李信慧
片尾曲|寄命
演唱者|吳永吉
和聲|毛振飛、周朝南、吳寶銀、吳朝宗、柯茂琳、鄭清發、吳東漢
主題曲詞曲|楊騰佑、吳永吉
音樂編曲|楊騰佑、趙家駒
錄影混音|這虎音樂工作室 趙家駒
後期與剪輯|吳憲坤
影像責任擔當|吳憲坤、周朝南、黃曦芬
英、日文翻譯|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廖梨月、徐菊清、黃金梅

#寄命
#偷礦工故事給恁聽